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2020年7月30日晚7点,由我院承办的“东方·思享汇”之应用型学科建设系列学术讲座第讲继续以线上形式举行。“慈善法治与社会治理”学科建设团队邀请到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福利与法治研究中心(慈善法研究中心)主任、墨尔本大学法学院、香港大学法律学院访问学者吕鑫教授做题为“法律中的慈善”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副院长韩娟老师主持报告,东方学院师生及外校研究人员等70余人共同参与,并与吕鑫教授展开了热切的学术交流。

在报告中,吕鑫教授围绕法律中慈善的基础概念进行深入解读,涵盖慈善法调整对象、概念界定等多方面内容。借鉴国外立法例对我国慈善立法的启示,结合实际案例解读法律中的慈善,他指出多元化慈善活动背后有其同一性,但单一的列举式慈善概念不能很好面对抽象的、复杂的、多元的现实问题,阐明慈善法律界定的急迫性。接着从学理角度重点分析了慈善目的、公益原则、禁止规则这三个界定“慈善”的核心标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针对我国慈善立法关于三个标准出现的问题他提出:一、切实解决完善政府和宗教目的类型;二、将慈善法中第三条中的“公益”解释成为慈善法学上的“公益原则”;三、明确非营利性、非政治性和非政府性三大禁止性规则。最后吕教授表示,《慈善法》的制定仅仅是开始。慈善法开启了慈善现代化新征程,具有里程碑意义,也需要在适应中不断完善。吕鑫教授的讲座充满法释义学色彩,从比较法角度带着问题深入剖析慈善法概念,对个人求助与慈善募捐的差别、我国慈善、公益和非营利的区别等等进行比较分析,给人以启发。

听完吕鑫教授对于“慈善”的解读后,以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院长邵培樟教授为代表的师生与吕教授展开了交流讨论。吕鑫教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回应,他指出慈善法法律主体、监督管理机制等等仍存在诸多问题,建议学院结合社工专业,产生合力,在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的治理与监督、新形态慈善活动、慈善事业促进机制以及应急状态下慈善活动与社会救助衔接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未来慈善法律研究给出宝贵意见,特别是在网络慈善和慈善信托方面,鼓励师生展开学术科研,密切联系,共同推进慈善法治的完善。

吕鑫教授的讲座极具理论性和思辨性,科学解读了新时代慈善法的内涵和外延,讲座结束后的交流更是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为我院慈善法律研究提供建设性意见。


吕鑫教授简介

吕鑫,法学博士,教授,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福利与法治研究中心(慈善法研究中心)主任,墨尔本大学法学院,香港大学法律学院访问学者。并被选任为中华慈善总会专家委员会首批委员。其专著《当代中国慈善法制研究》获2019年“浙江省第二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基础理论研究类)。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并主持省规划、民政部、司法部、中国法学会等省部级(重点)7项课题。在《政法论坛》、《清华法学》、《当代法学》等核心刊物上发表慈善法论文十余篇,出版译著《慈善法史1532-1827》、《慈善法与自由国》等。主持起草《浙江省实施<慈善法>办法》(2019),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全省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0)等政策文件。


(撰稿:陈辰;初审:韩娟;终审:邵培樟)


上一篇:浙江省民政厅社会工作与慈善事业促进处陈小德处长应“慈善法治与社会治理”学科团队邀请做客“东方·思想汇”讲座

下一篇:我院邵培樟教授应邀参加《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研讨会

关闭